讲文明、讲卫生,室内外、打扫勤;
勤洗澡、把衣更,剪指甲、少细菌;
灭蟑鼠、灭蚊蝇,倒垃圾、按规定;
农家肥、美环境,空气新、少疾病;
勤锻炼、健身心,家园美、最温馨;
好习惯、早养成,除陋习、讲文明;
种花草、美风景,草儿绿、花儿香;
环境美、人健康,自然美、最舒心;
你我他、有责任,手拉手、心连心。
这是霍邱县城关镇西坛社区西湖南路59号八十二岁居民赵延永点赞霍邱县文明创建编写的《讲文明、讲卫生》“三字经”。
赵延永老人与老伴田会芝响应党的号召,于1955年到青海省参加支边,赵延永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商业局工作,老伴田会芝在当地支教,1963年夫妻返回家乡,又响应党的号召到王截流乡东湾村插队落户,1980年返回城关。
老人虽然年纪大了,但他时时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,他经常与老伴一块带着纸与笔出现在光明大道的《霍邱县宣传之窗》观看各种成就展,光明大道改造、新建南环路、新汽车站、城关工业园等经常出现他的身影,并用诗歌形式随手记下所见所感。特别是霍邱县创建全省文明县城活动以来,老人更是时刻关注,并积极参与其中。老人把社区发来的《霍邱县创建全省文明县城倡议书》反复研读,对照日常生活,编写了“讲文明、讲卫生”三字经,遇到熟人,总是把自己编写的三字经送给对方看,征求对方修改意见,再拉上一阵子话,盛赞家乡环境变化!他经常感慨地对子女们说:“俺是霍邱人,霍邱是俺家,文明创建靠大家!”

老人接受记者采访
“一辈子追求美好生活,如今美好生活就在眼前,有什么理由不珍惜、不爱护呢!?”有许多苦难经历的赵延永老人十分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。他说:“霍邱变化大!”解放前,城关一条老街到北关,脏、乱、差,老百姓都叫:‘霍邱县破猪圈!’;解放后,盖了高楼大厦,旧貌变新颜。特别是改革开放后,变化更大,城区延伸到北七里,修建了水门塘公园,新建了工业园区,南边发展到南八里,建了徽商大市场、新汽车站和南环路,把霍邱南大门打造得十分亮丽。光明大道改造一新,卧阳景观带花木葱笼、四季如春。政府投入那么大的财力人力才换来这么好的环境,需要俺们在文明创建中带头,才能保持卫生整洁,让俺们整天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里!
让别人十分羡慕的是,赵延永与老伴还言传身教,教育引导子女尊老爱幼与邻里和睦相处,几十年如一日。老人一家28口人五个儿子、媳妇和睦相处,从未发生过争执,更未与邻居产生任何纠纷。由于多种原因,赵延永与老伴的工作关系一直没有落实认定,生活仅靠每人每月200元低保维持;老人五个儿子、二个女儿,大多没有稳定工作,虽然生活也不很宽裕,但都十分孝敬父母。家里有什么危难之事,子女们都坐下来共同商议,人人争先恐后,带头解危救难。今年7月份,老伴田会芝突然生病住院,不仅需要有人到医院伺候,还需要一大笔医药费用。子女得知后,纷纷赶到,立即把母亲送进医院,并争先恐后照顾老人,为老人付了医药费;住了10多天院,经过医务人员精心治疗,田会芝终于康复出院,总共花去5000多元,报销3000多元,花去1000多元,全是子女们付给的。每年春节是老人最舒心的日子,在外务工的子女们都返回家乡看望他们,热热闹闹地一大家子团圆过春节,临走时,还硬塞给他们一些养老钱!

老人手写的《讲文明、讲卫生》“三字经”
赵延永老人虽然是低保户、家庭经济不太宽裕,但乐善好施,邻里有为难之事,总是热心相助。今年,他返回曾支边的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探望,发现当地还有人因贫没有衣服穿时,特地让老伴把家里衣服打了8包寄去。
谈到今后打算时,老人愿意利用有生之年,走上街头,甘当一名宣传文明创建的志愿者,教育引导更多的市民自觉参与文明创建活动。同时希望县政府在可能的条件下,加大老城区棚户区改造力度,改善老城区市民居住环境,为全县文明创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。(周康蕾 王兴远)